首页 常识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寻味敦煌:驴肉黄面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22 08:24:44    

敦煌是名扬全球的丝绸之路名城重镇。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,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,也孕育了风味独特的敦煌美食,敦煌驴肉黄面就是最脍炙人口的地方名优小吃之一。

(驴肉黄面)

俗话说,天上的龙肉,地上的驴肉。驴肉被很多美食家奉为人间绝味。敦煌的驴肉黄面,将驴肉与黄面融为一体,黄亮诱人的拉面,浇上卤菜或炸酱,配上驴肉系列佐菜,与众不同,别有风味,简直舒坦极了!

游客曾这样风趣地说,到敦煌游了风景名胜,若不品尝一下驴肉黄面,就好比到北京旅游未吃北京烤鸭,总让人感到美中不足。在旅游旺季,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:驴肉黄面馆内每天中午和下午饭口宾客盈门,座无虚席,门外还排着长长的队。一拨客人还未下桌,一拨客人已在等待,只为饱尝丝绸之路上的这一特色美食。

说起驴肉黄面,自然离不开黄面。黄面又叫丢面,因煮熟时成品色泽光滑颜色发黄故名黄面。称其丢面,一则是因为拉面时不断摔向面案,即 " 丢 " 的意思;二则是黄面拉成后下锅前,师傅手腕一甩有个 " 丢掉 " 手势故名。黄面在敦煌,可谓源远流长。在莫高窟 256 窟宋代洞窟中就有拉面的壁画,可见早在 1000 多年前,敦煌地区就有了拉面手艺流传。

俗话说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经过漫长岁月烟火的熏陶,黄面走下敦煌壁画,走进现实生活,越拉越长,越拉越精,黄亮光滑,柔韧筋道,成为地道的民间美食。

黄面的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面粉加绿色灰蓬水(熬制液体)和面,用拳头用力揣捣后,双手折叠搓揉,揉至面团,再左右上劲(甩条),拉至长度适宜后,切断面头抖散下入沸水锅中,待面条漂起翻滚几下即可捞出,投入凉水盆中过凉,捞出控净水即可上桌。

上桌的面条色泽黄亮、自然均匀、柔软筋道。黄面食用分干吃和汤吃两种:干吃即将黄面浇上卤子(由五花肉片或熟肉片、木耳、豆腐片、粉条、萝卜、白菜等烩成);汤吃即将黄面盛入备好的臊子汤中(有肉臊子和素臊子),吃面喝汤,好不爽快。无论干吃或汤吃,配上一盘传统卤肉(原为大肉,后变驴肉),真是一顿诱人的美餐。

黄面与卤菜(炸酱)浇合,味道好、营养高、解饿馋、易消化,一直是敦煌老少皆宜的适口面食。那时老人过寿、孩子过周岁,以及婚庆喜事,都要拉黄面待客,配上香鲜的臊子,让人垂涎欲滴,吃了一碗还想一碗。逢年过节,若能吃上一碗黄面,真是让人大饱口福。

改革开放后,随着敦煌旅游热的不断升温,民间风味小吃也走上了美食的大舞台。最有代表性的顺张黄面和达记黄面在传统卤肉的基础上,分别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卤驴肉和酱驴肉,为黄面佐餐添彩。于是,就有了顺张卤驴肉黄面和达记酱驴肉黄面,以不同的特色和美味,引诱人们的味蕾,深受游客的欢迎。

一盘盘黄亮爽滑的黄面,一碟碟香气扑鼻的卤肉、酱肉,吃得食客津津有味,食客络绎不绝。渐渐地,敦煌的中外游客也被这特色美味吸引来了。他们挑着长长的黄面,吃着美美的驴肉,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。驴肉黄面虽在敦煌,却香飘远方。这倒应了 " 酒好不怕巷子深 " 那句老话。更有趣的是,有的客人宁肯不吃宾馆的星级大餐,也要在街边排着长队,买一份驴肉黄面一饱口福,可见其在游客中的受喜爱程度。

黄面黄,黄面长,亲眼所见不寻常。在拉面现场,看拉面师傅表演,那更是一种艺术享受。只见面团在师傅的手中像是耍魔术似的,通过反复揉搓折叠甩拉后,一把面下锅捞出可供一桌七八个人食用。因为面很长挑不断,人们只好蹲在长条凳上挑面,那情景真是热闹。更惊艳的是,拉面时师傅与徒弟配合,一头用面刀压住面头,一头向外拉一直拉到厨房门外,那场面真是精彩!有的游客在师傅的指点下现场一试,格外开心。" 敦煌八怪 " 中 " 驴肉黄面拽门外 " 说的就是这件事。

(驴板肠)

驴肉黄面香飘古城,敦煌美食美名远扬。如今,岁月沧桑,锦上添花。敦煌驴肉黄面越做越精,越拉越长,情系五洲四海,情倾中外宾客。精工细作的黄面,配以别具风味的精美驴肉系列,使昔日的民间小吃登上了敦煌美食的大舞台,绽放溢彩。顺张卤驴肉黄面和达记酱驴肉黄面,一个百年沧桑,五代传承,守望故土乡愁;一个推陈出新,精益求精,成为中华名小吃。品敦煌驴肉黄面,你不仅在品敦煌美食、民俗风情,也是在品千年古道上的丝路文化和中华文明。

民以食为天,食以美而名。千百年来,食已演变成一种特殊的美食文化。敦煌美食文化作为敦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,也是中国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抚今思昔,饮水思源。那些敦煌美食的创造者和传承者,也是敦煌文化的创新者和弘扬者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