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第一个离开梁山的好汉是哪位 ?为何是公孙胜,而不是三阮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31 09:53:47    


这位公孙先生从七星聚义取生辰纲时就现身,也算是出场早的人物,可不知为什么我对这位公孙先生的印象始终难以深刻,除了刚出场时“正在庄门外绿槐树下,一头打,一头口里说道:‘不识好人!’”的一幕,便只剩下那些神乎其神虚无飘缈的“道术”。

公孙胜别的本事有限,武艺据他自己说是“自幼乡中好习枪棒,学成武艺多般”,巧了,和介绍宋江的话怎么那么相似?这“多般武艺”估计也就是“把十几个庄客都打倒”的程度,因为以后公孙胜再没使过一招半式,都使道术了。

公孙胜还是副军师的角色,如林冲火并王伦后称赞“公孙先生名闻江湖,善能用兵”,可除了芒砀山摆过一回阵法,那也只作为道术的陪衬,真起作用的还是作的法,此外就没见过公孙胜怎么“善能用兵”。于是,公孙先生的本事名望,全着落在他的“道术”上。

就是这样一个神乎其神的人,竟然第一个离开梁山,这不禁让人对这位半仙儿提高了一些兴趣。

公孙胜的的离开几乎是必然的,因为他历史上曾经选择主动脱离组织,历史问题没有交待清楚,此时组织上对他是否信任,这还是个大问题。不过我们今天要谈的不是公孙胜离不离开的问题,而是公孙胜为何是第一个离开的问题

在宋江上山的第三天,公孙胜便着急着要下山,因为以公孙胜的聪明才智,他已经看出来“一山不容二虎”的形势,晁盖只是一江湖上的义士,有匹夫之勇,而宋江才是能成事的领袖,他们就像项羽和刘邦一样,在梁山一把手的问题上,注定是要有一番不和谐的因素出现。

吴用为了自己的理想,选择脱离晁盖,倒向宋江,而公孙胜则选择脱离组织,以奉养老母为名,远离争斗,暂时离开,两面不得罪。

面对戴宗的几次邀请和梁山的危急关头,公孙胜顾及旧友情分,第二次上山,师父罗真人的话值得玩味。罗真人道:“一清既脱火坑学炼长生,何得再慕此境?”如果说这里的火坑是泛指人间的话,恐怕之前他也不会让公孙胜下山做事了,所以火坑指的就是梁山。

临去之时,罗真人说了八个字“逢幽而止,遇汴而还”。意思是打到幽州就停止,到了汴梁就可以回来了。

征方腊前,公孙胜真的再次离去了,宋江当时的反应是“不敢翻悔”,按理说,公孙胜走了,宋江顶多是不敢挽留,为何是不敢悔呢?悔的是什么?是约定。说明公孙胜第二次上山的时候,已经不属于梁山,他只是罗真人暂时借给宋江用的。

对于公孙胜和宋江之间的矛盾,刀叔总结为三点:

一、作为一个公务系统的人,宋江的理念是忠君保国,他的忠已经到了“愚”的地步,宋江曾说:“今日朝廷赐死无辜,宁可朝廷负我,我衷心不负朝廷”可见一般,可见一斑,这也是公孙胜和宋江理念的矛盾;

二、其二是解救宋江后,宋江所带的圈子也上了梁山,我们称其为宋江派,这与公孙胜所依附的晁盖派又是一个矛盾,公孙胜作为一个政治嗅觉灵敏的人,他感觉到了危机感;

三、宋江等人上山后日日饮酒作乐,而公孙胜是一个道教人物,这种生活方式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,也就是和他本意相反。

基于以上三点,最终导致了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!

可能很多朋友对这样的解释并不满意,因为晁盖集团还有其他人,比如三阮等。

如果再进一步解释,就只能用宿命论了。从洪太尉到石碣碑,可以说罗真人同公孙胜早前就已经看了剧本,悲剧的命运已经从洪太尉解开封印的时候开始了,石碣碑只是顺应命运的安排。

相关文章